有什么论坛,能“一站式”集齐“北清复交”等知名高校及一批国内顶尖中学掌门人?又有怎样的话题,能让与会者尽兴畅聊,从午后一直聊到华灯初上?昨天,在上海中学,一场以“AI+科学教育:高中教育突破口在哪”的讨论,具有这样的魅力。上海中学建校16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暨“AI+科学教育”主题研讨书记/校长沙龙昨天在该校举行(下图)。
活动中,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世界顶尖中学联盟校书记/校长、“华东六省一市”科技高中联盟校书记/校长、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14协同组学校书记/校长、上海市教委直属高中与上海中学基地校、对口交流学校书记/校长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教授代表共聚一堂,探索AI赋能科学教育的学校实践智慧与未来展望。
新民晚报记者留意到,有意思的是,在谈论“硬核”技术之外,多位与会者关注的,更是“人”的培养,以及如何在新的时代,为学生赋予终身受用、不会被AI取代的素养。
“早操还是要出的,晚自修还是要上的,睡眠时间更是要保证的。”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笑言,这些可是AI取代不了的事情。如今,AI不仅可以出卷,也可以阅卷,但是,冯志刚始终认为,老师的批改和评语不可取代。“批改作业的时候,我写了‘这个是关键步骤,不能跳’几个字,学生看到我手写字的时候,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冯志刚说。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周彬强调,AI产品进入校园,必须有相关课程作为保证,不能在技术的裹挟下,使教育变得“庸俗和愚蠢”。
在重庆巴蜀中学校党委书记舒义海看来,AI时代,教师的职责将从“为已知而教”转化成“为未知而教”,他们将担任AI时代的“教育设计师”。巴蜀中学通过13个博士工作室组成学校的AI科学教育的攻坚团队,让物理老师会用该模型模拟复杂的实验,让生物老师能够借助人工智能来分析基因数据等,来构建智能教研平台。舒义海认为,当老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学生的生存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以后将成为学生的学习学伴,最大的功能是给学生提供情绪价值,在学生人格完善的过程中,避免他少走弯路。”成都七中党委书记易国栋认为,当人机协同成为日常,教师的职责恰恰是唤醒人的内在力量,让学生拥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一颗温暖的心灵和一种成长的韧性”。 小学阶段“神奇的导航仪”、中学时代“强大的脚手架”、大学生涯“科学研究的合伙人”,石家庄第一中学执行校长马瑞华用一连串比喻来概括AI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变化。哈尔滨工业大学招办主任邢朝霞在一次面向高中生的科技探索活动中看到,凌晨时分,四个高一的孩子还在为一个技术突破点“吵”得不可开交。在她眼中,这个画面很美,学生的这份好奇心,是值得教师好好保护的。
学段衔接也成为论坛热议话题(下同)
“我们现在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天津配资公司,聪明的人,但是可爱的人呢?”上海交通大学招办常务副主任关汉男向与会中小学当家人提出“诉求”——请从小塑造孩子的人格魅力,这件事,到了大学再做就有点迟了,因为已经过了人的性格形成最关键的时期。“未来,聪明人被淘汰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但是,人永远需要和可爱的伙伴在一起。”关汉男说。
配资之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